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狐狸》:作家必须善于“背叛”,才能赢得虚构的权利
[ 复制链接 ]
你的美瞬间倾城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91
回帖
177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4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4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积分
418
主页
发表于:2023-11-1 09:08:02
434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 | 作者 俞耕耘
小说探讨写作伦理和生活伦理的界限——
作家必须善于“背叛”
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狐狸》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 刘伟 译 北京日报
出版
社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只有读过其作品,才能理解这到底意味什么。这位克罗地亚裔荷兰籍女作家,生于南斯拉夫,后因反对内战被迫离开克罗地亚,定居荷兰,却坚持母语创作。
小说《狐狸》《疼痛部》印证了这种世界主义,超越民族国家的开放性。这也是作家处境的精神映像:故国的虚幻,叙述空间与生存地理的漂浮无依,催生一个个离散式故事。
《狐狸》开篇即是俄罗斯的套盒游戏:
是作者笔下的作家(皮利尼亚克)所写,一个俄国女人(索菲亚)和日本军官田垣之间的异域爱情。田垣窥视、出卖了她的所有生活,隐秘和激情成了小说材料,他也成了作家。索菲亚和田垣都是皮利尼亚克的虚构,皮利尼亚克犯下同样的背叛,“出于同样的创作冲动”。我们甚至没有在意,乌格雷西奇伪造了皮利尼亚克的生平事迹与作品,以及煞有介事的相关评论。甚至,她还虚拟了其朋友圈:扎米亚京是他的挚友。或许二人的文学旨趣相通:“真正的文学只能由疯子、隐士、异教徒、空想家、反叛者和怀疑论者来创造,而非勤勤恳恳的官员。”现实在渗透虚构,真实作家旁证并不存在的作家。
但乌格雷西奇似乎意犹未尽,“我”施加了第三重背叛,“我”把自己的母亲又附体在皮氏故事之上。“皮利尼亚克的故事和我母亲的生平故事之间,存在着某种更深刻、更诗意的联系。”母亲爱上了克族水手,订了婚,战后搭火车去南斯拉夫。然而没有人在那里等她。故事是如何成为故事的?它到底是元虚构的意图揭示,还是通往故事类型学,抑或故事发生学的描述?童话范式,将现实主义完全化为符号系统。女性命运“像一种遗传疾病一样,一个几乎不容更改的模板(一种记忆卡)被经典作品一代一代传递下来。女主人公必须按照这个模板行事,我们才能认出她来。也就是说,她必须经受羞辱的考验才能赢得永生的权利”。
“我从(如今已不存在的)南斯拉夫出发,前往(如今已不存在的)苏联,进行为期两个学期的访学。”这暗示起点终点(故事此在的现实感)被历史掏空废弃,自然将转为寓言。然而,第二章她又强调文学情节和空间的组合,谓之“平衡的艺术”。事件的强势和地点的弱势,具有主题和风格的不兼容性。“将一个虚构文学文本和它的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上的冒险。”但作家反复如此行事。“我”前往那不勒斯参加移民会议,犹如意大利游记的非虚构散文,其间列文与遗孀的故事,被纳入诸多作家故事的集合。列文与纳博科夫的小插曲,是皮利尼亚克和扎米亚京交往的变奏。文学考古者,传记狂热者和见证者,始终想把虚构和佐证融为一体。
乌格雷西奇不断增殖魅影,用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对位”皮利尼亚克的小说,形成原型批评。这是关联的虚构,靠直觉和印象建立,武断且迷人,不容辩驳。她造就文学评论、细读对小说的延宕;近乎结构主义的分析兴趣,对不同层级故事序列,叠合归并。甚至,故事的评议,成为故事本身的建制性要素。只有如此,才可实现作家隐匿的小说诗学——作者乃是为故事的延续提供条件,而非制作、完成故事。
如果将其转换为另一说辞:即作家必须善于“背叛”,才能赢得虚构的权利。小说更在乎故事的开端与本源,叩问作家本质为何?
我理解为,不忠与虚构的转义。
狐狸,成为作家图腾,在于其引诱、善变,充满生活的狡计。
无论东方狐妖变形幻术,狐精吸人元阳,还是作为西方女巫,邪恶新娘之变体,皆与作家以虚妄为业、摄走生活精魄相通。小说探讨写作伦理和生活伦理的界限。如今展示自己和他人生活是自发自为的选择,“每个人都在这样做,也期望别人这样做”。“狐狸是每个人的图腾,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这是否应视为作家之袪魅?当表演性、暴露性成为生存日常,秘闻的诱惑将因泛化而被削弱。
事实上,只有从生存位置,才能理解故事为何如此。读者宁愿相信无数故事影子,也不去关心事实。列文的遗孀,为了文学牺牲自己,“永远穿着寡妇的丧服”。这样“就越符合他们心中的形象。如果他们接受实际的状态,他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列文是个老变态,把一个年轻的女移民变成了他的护士和打字员……”故事的因果和秩序,完全可以反向解释。正因她是列文遗孀,才拥有了情人和追求者。这种正与反,一与多,源与流的关系,是故事成为故事的手段。
《疼痛部》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 姜昊骞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疼痛部》再次证实作家把外接故事内化为“我”之故事的天赋,其转换要素是疼痛。疼痛无言且无用,却以语言样态存在,是唯一的真实,记忆的体感承载。小说的地理空间被抽象虚拟,它颠覆地缘意义的世界。正如布尔加科夫式的荒怪想象,重述昆德拉式的离散故事——丧失国度后的遗忘。
乌格雷西奇笔下的阿姆斯特丹并非真实,“荷兰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遗忘的国度,一个没有疼痛的国度。人在这里成了两栖动物。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变成沙子的颜色,融入环境,消失了。
”这显然意味自我抹除。
“我的国家顺着接缝处裂开,我的母语变成了三门语言……有一种我无法用手指去触碰它的来源的疼痛感。”“我”来自已不存在的国家,教授“四分五裂的语言”,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流亡者的叙事没有地理与时间。小说意欲探讨此种生存的机械与循环,复制和无差别的自我迭代。向西航行却来到东方,所有的定居点都是一样的,一切繁殖,都只是克隆和翻版。“我们的女人和袋鼠一样大:她们有数不清的后代跟在身后,就像城主夫人钥匙链上的钥匙。”
作家划分出完美与蛮族的平行世界,后者是拙劣、丑陋和缺陷存在——如同小丑的玩具匣。前者是冠冕堂皇的支配者,民主精英。“他们将成为自身生涯的和他人生活的自信的设计师。”与之对应的是蛮族:被抛于地表的失败者、卑下者、难民和流民。“回到我们出走的土地意味着死亡,留在我们来到的土地意味着失败。”考夫曼执导的电影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变得真实了,变得私人了,变成了我的私人故事。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布拉格和南斯拉夫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区别,其标签可以是东欧、中欧、东南欧,但都是“他者的欧洲”。它既像周边时事,又像遥远历史,流亡者的时空感,如同幻肢综合征,以为还拥有,其实已丧失。
《狐狸》与《疼痛部》分别书写离散者的两大疑难:
前者暗示没有归属。狐狸不属于野兽、人类和神灵。“她是一个永恒的偷渡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表演着各种把戏。后者指向丧失时空。从而,记忆和语言出现疼痛感,人物要抵抗遗忘与失语。故事、作家和世界的命运三位一体,
狐狸扮演灵媒的沟通角色,就像离开故国的作家,在反复僭越故事的国境线。
(作者为书评人)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曾舜晞演的吴邪烂透了,这种“盗墓”南派三叔要气炸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超详细干货
关于女频写文及申签的建议总结
耽改上了,泰腐会被抬走吗
网文写作,怎么做到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
【写作素菜】古代宫女等级制度
闲鱼文学奖:杜甫不行,你可以
为什么关于文笔的提问下面总有人以男频网文角度分析?
假期书单| 一口气可以轻松读完的好书,除了追剧,一起自我提升吧
《皮囊》之后,蔡崇达长篇小说《命运》出版
话题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4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5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6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